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案例库 >> 课程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正文

第十六讲 教学案例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01日 18:09    作者:思政部    来源:    点击:

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

——全面从严治党启新程之“正风肃纪篇”

纠治“四风”任重道远,作风建设永不停歇。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党的二十大对抓作风、反“四风”作出新部署,释放出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鲜明信号。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突出问题、紧盯关键节点,一刻不松、半步不退,以斗争精神抓作风、反“四风”,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

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 驰而不息纠“四风”

“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9301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3615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179人……”

2022年12月27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了2022年11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月报数据。这已是该数据连续第111个月公布。

数据无声,却传递出清晰的信号——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毫不松懈狠抓作风,坚持全面从严、一严到底,对“四风”问题露头就打、反复敲打。

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既要抓“常”抓“长”,也要抓“节点”、抓“考点”。

“湖北省政府原党组成员、副省长曹广晶违规收受礼金,违规公款吃喝,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和旅游安排问题”“湖南省常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石门县委原书记谭本仲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违规公款吃喝,不顾实际使用大额财政资金建设景观工程问题”……

2022年12月22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1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从这些案例不难看出,在持续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下,仍有少数党员干部政治意识缺失,特权思想严重,不收敛不收手,花样翻新搞“四风”。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绝不能有歇歇脚、松口气的想法。

紧盯违规吃喝、收送礼品礼金等“节日病”,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开展明察暗访、专项检查,对典型案例通报曝光……一年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四风”问题新表现新动向,精准施治、久久为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人表示,纪检监察机关将聚焦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对享乐奢靡问题露头就打,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将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

纾民困解民忧 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新变化新气象

“以前只是听说有高龄补贴,但不知道手续怎么办、去哪里领补贴,在你们的督促下,社区同志主动找到我把手续办好了。”

2022年12月20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雪松社区,刚刚领取了高龄补贴的八旬老人王大爷笑逐颜开。

据介绍,今年以来驻马店市纪委监委积极开展养老领域专项治理,督促市民政局全面排查全市应享高龄补贴人群数据,对全市21万名80岁以上老人逐月足额发放补贴。

群众期盼处,就是作风建设的发力点。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整治什么问题”,聚焦中央有关重大决策部署,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

“8月30日,7月电费支出7930元;9月7日,省级美丽乡村奖补资金收入10万元……我们用手机一扫,就能查看村里的收支情况。”2022年12月12日,山东省莒县长岭镇石井一村村民史安波在农闲间隙,又体验了一回“码上监督”。

“码上监督”是莒县纪委监委以农村“三资”监管为重点打造的智能化监督新模式。村民只需用手机扫码登录平台,就能查看村务公开情况,对有疑问的可以随时在线上反映,有效地让监督直达群众“指尖”。

一年来,一个个案件、一次次整治,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只有营造好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才能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新变化新气象。”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围绕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紧盯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及深入推动“打伞破网”常态化机制化部署开展整治工作,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增进民生福祉。

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让铁纪“长牙”、发威

“从政治生态调研情况看,分管部门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较好,多数部门班子和干部队伍干劲较足,但同时也一定程度存在着纪律意识、规矩意识不够强等情况。”

“针对以上情况,向您提出几点建议:进一步督促分管部门党组加强教育、加强管理;进一步督促部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这是近期吉林省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与相关部门“一把手”谈话的场景,也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做实做细日常监督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共128.5万人次。其中,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87万人次,占总人次的67.7%;运用第二种形态处理32.4万人次,占25.2%。

可以看到,运用第一、二种形态处理人数占比仍然保持在90%以上,充分体现出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强化日常监督取得的显著成效。

党的纪律是党的生命。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督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对违反党纪的问题,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

从扎紧制度的篱笆,以有纪可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有力行动,推动全党形成遵规守纪的浓厚氛围;到开展经常性党纪教育,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带动广大党员真正把纪律严起来;再到把严的要求贯穿执纪监督全过程,切实让铁纪“长牙”、发威,让干部醒悟、知止……纪律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纪严于法、纪法贯通,巩固发展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常态化成果,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让纪律建设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支撑和治本之策,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形成全面覆盖、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全面从严治党启新程之“监督执纪篇”

监督是治理的内在要素,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中居于重要地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形成全面覆盖、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保障。

聚焦“国之大者”强化政治监督

“有的地方盲目上马高耗能、高耗水项目;有的没有树立‘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理念,只考虑辖区的用水问题……”

近期,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生态环境部纪检监察组前往沿黄省份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治理等方面情况开展实地督查,督促驻在部门履职尽责,压实生态环保政治责任,守护黄河安澜。

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

从严肃调查追责问责防疫责任和措施落实不力问题,到密切关注群众反映和舆情信息,建立涉疫举报“绿色通道”,即收即办、快查快办、及时反馈;

从加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监督,为“像冰雪一样纯洁干净”的盛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到聚焦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呵护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

从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履行监督职责,增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自觉和实效,到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过渡期专项监督……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确保党中央战略部署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监督发现,102项重大工程项目中仍有部分未分解到位,需要加快落实进度。”

2022年6月底,在第二季度监督调度会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发改委纪检监察组围绕驻在部门重点任务监督台账中的任务进展、存在问题展开讨论。

打开这份台账,纵横两个坐标维度,监督任务、责任司局、完成时限等要素清晰,监督重点一目了然。

建立健全政治监督清单、加强政治生态研判、组织开展专项政治监督、探索派驻派出机构和被监督单位党组(党委)专题会商……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政治监督融入日常、做在经常,并朝着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方向发展。

“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明确要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办公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谋实思路、扎实工作,防止笼而统之、大而化之,着力纠正政治偏差,保障党中央大政方针落地见效。

充分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

巡视是政治巡视,本质是政治监督。

2022年7月,十九届中央第九轮巡视反馈工作全部完成。十九届中央巡视高质量完成全覆盖任务。

截至目前,中央、省、市、县四级全部建立巡视巡察制度,179家中央单位开展内部巡视,构建了与党的领导体制、国家治理体系相适应的巡视巡察战略格局。

“将进一步完善巡视工作领导体制,加强对省区市巡视工作的指导督导,深化对中央单位内部巡视工作分类指导,健全上下联动的有效机制。”中央巡视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同时,还要深化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着力推动市县巡察向基层延伸,加强对村(社区)党组织巡察。

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的要求,一系列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

坚持政治巡视定位和中央巡视工作方针,认真研究谋划二十届中央巡视工作;

及时推进《中央巡视工作规划(2023—2027年)》研究制定工作,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任务,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情况作为重中之重,把严的要求贯彻到政治巡视全过程各环节;

着眼高质量完成一届任期内巡视全覆盖,研究二十届中央第一轮、第二轮巡视任务安排;

持续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健全整改工作机制,推动党委(党组)落实整改主体责任,把巡视整改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改革发展结合起来,增强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实效。

同时,中央巡视办有关负责人还表示,将认真总结新时代以来巡视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适应新的形势任务需要,修订《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完善相关工作规则和配套制度,确保巡视工作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巩固拓展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成果 加强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

规范组织设置、完善领导体制、明确工作职责……2022年6月,《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工作规则》全文公布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深化派驻机构改革迈出新步伐。

改革,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

从加强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到在党内监督主导下,做实专责监督、贯通各类监督,推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从推进纪检监察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加强上级纪委监委对下级纪委监委的领导,到持续深化派驻机构改革,强化派出机关对派驻机构直接领导、统一管理;

从健全“组组”协同监督、“室组”联动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机制,到完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构建纪检监察法规制度体系……

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纪检监察机构改革一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重大部署,对“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提出具体要求。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法规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研究开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订工作,增强监督刚性。同时,适时研究制定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工作办法、纪检监察建议工作办法等,推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

监督者首先要接受监督。“对纪检监察干部立案近1200件,处分1100余人,移送司法机关54人……”

2022年9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2年上半年对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为纪检监察干部敲响警钟。

“纪检监察权是‘治权之权’,纪检监察干部是‘治吏之吏’,打铁必须自身硬。”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准确把握纪检监察队伍政治生态阶段性特点,持续推进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严防“灯下黑”,为建设一支纪检监察铁军提供有力保证。

 

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全面从严治党启新程之“反腐惩恶篇”

“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发出新征程上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的动员令。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常抓不懈、紧抓不放,以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的理念,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 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李春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022年12月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的这则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党的二十大闭幕后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该网站已公开发布7名中管干部接受审查调查的消息,释放出反腐败斗争一严到底、永不停歇的强烈信号——

“打虎”无禁区。2022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共发布32名中管干部接受审查调查的消息,其中有的已经退休,但仍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

“拍蝇”不手软。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整治什么问题”,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令“蝇贪”无所遁形。

“猎狐”不止步。2022年1月至11月,共追回外逃人员840人,其中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132人、“红通人员”21人,追回赃款65.5亿元,新增外逃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继续控制在个位数……

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纪检监察机关坚决铲除重点领域腐败毒瘤。

从金融领域反腐力度持续加大,到深入开展国企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再到聚焦交通、水利、高校等领域,严查从立项招标到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的腐败问题……

各级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行业和领域,集中力量靶向治理,形成了强大震慑效应。

“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更加有效清除存量,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要找准腐败的突出表现、重点领域、易发环节,加强对腐败手段隐形变异、翻新升级等新特征的分析研究,提出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更加有效清除存量的对策建议。

严惩群众身边腐败 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15名相关人员立案审查调查,对8名公职人员采取留置措施,初步查出违纪违法及涉嫌滥用职权、徇私枉法、受贿等职务犯罪问题……

2022年8月29日,河北省纪委监委发布关于严肃查处“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中陈某志等涉嫌恶势力组织背后的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的通报,彰显严惩恶势力、严查“保护伞”的坚定决心。

人民群众对黑恶势力深恶痛绝,严查其背后的腐败和“保护伞”问题,就是要铲除恶势力赖以生存的土壤。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我举报社区居委会干部向群众索取好处费,安置人员到社区公益性岗位。”2022年上半年,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纪委监委收到群众实名举报,经研判后随即展开核查。

很快,宣汉县东乡街道津碧社区时任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王某收受他人好处费1万元、违规虚报套取资金,时任居委会副主任伍某索取他人好处费2万元、实得1万元的事实被查清,受到了应有的党纪处分。

从惩治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民生领域“微腐败”,到严查基层站所、街道干部吃拿卡要、盘剥克扣等违纪违法行为……一个个案件、一次次整治,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人表示,要进一步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要求,坚决纠治乡村振兴、惠民富民等政策落实中的“绊脚石”,坚决惩治损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坚决查处包庇纵容黑恶势力的“保护伞”,以正风肃纪新成效赢得群众信赖和支持。

强化系统施治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2022年,《关于办理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渎职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正式印发施行,这是国家监察委员会印发的首个针对职务犯罪实体认定方面的监察执法指导性文件。

随着意见的印发施行,企业人员滥用职权罪等4类案件的追诉标准、犯罪主体等一系列问题得到明确和解决,有助于准确把握和处理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渎职犯罪案件,严肃查处靠企吃企、“影子公司”等突出问题,不断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在巩固“不敢腐”的基础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切实筑牢防治腐败的制度笼子,织密纪法之网。

坚持“三不腐”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既要注重“不能腐”的制约,更要聚焦思想源头,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赶考路上”“红线铭记”“警钟长鸣”“见贤思齐”……不久前,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运河警示教育基地,主题分明的沉浸式体验参观,让参加培训的20多名基层干部印象深刻。

除沉浸式体验参观外,丰南区还注重延伸教育链条,向各系统输送“靶向式”廉政课堂。目前,廉政课堂已深入20家区直部门,覆盖关键岗位党员干部1500余人。

对党委(党组)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情况强化监督检查,对漠视、轻视思想教育工作的进行约谈,对不负责任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追责问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堵塞制度漏洞和强化监督管理相结合,确保“不想腐”的作用充分发挥。

与此同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做实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做好“后半篇文章”,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宝”作用,将其贯穿日常监督和执纪执法全过程,不断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把握“不敢腐”这个前提、着眼“不能腐”这个关键、扭住“不想腐”这个根本,纪检监察机关推动各项措施在政策上相互配合、在实施中相互促进、在成效上相得益彰,朝着一体推进“三不腐”的目标不断迈进。

 

“秦岭违建”欺上瞒下,习近平总书记六次批示揭示重要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秦岭北麓不断出现违规、违法建设的别墅,中央虽然三令五申、地方也出台多项政策法规,要求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但是还是有很多人盯上了秦岭的好山好水,试图将“国家公园”变为“私家花园”,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位置,形成并积极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2014年5月到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六次就“秦岭违建”作出批示。其中,第六次批示指示:“首先从政治纪律查起,彻底查处整而未治、阳奉阴违、禁而不绝的问题。”2018年7月以来,1194栋违建别墅被整治。秦岭违建别墅,不讲政治是根本,暴露出有关党组织的政治建设缺失缺位、软弱无力,有关领导干部对政治纪律缺乏敬畏,政治规矩、意识淡薄的问题。

 

辽宁拉票贿选案

辽宁拉票贿选案共查处955人,其中中管干部34人,省管干部905人。45名拉票贿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当选无效。523名收受贿赂的辽宁省人大代表被终止代表资格。辽宁拉票贿选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查处的第一起发生在省级层面、严重违反党纪国法、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大案件,造成恶劣影响。要坚决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特别是要选准用好主要负责同志,加强监督执纪,切实营造良好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