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涵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并用“十一个坚持”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即:(1)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4)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5)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7)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8)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9)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10)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11)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二、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一)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三)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三、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方位的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
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加快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对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出了更为突出、更加紧迫的要求。“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各级行政机关要切实履行法律实施职责,坚持依法行政,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中大力加强行政执法工作。要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非法干预,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
加快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有效制约和监督,才能确保公权力的行使永远体现党和人民意志,始终为人民服务。近年来,我们党坚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构建结实的制度笼子,努力使权力运行处于阳光之下,一套集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于一体,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的监督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加快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构建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亟须对各种制约因素进行系统梳理和逐一解决。例如,强化体制机制保障,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确保行政机关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强化人才保障,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法治工作队伍;厚植信法、守法的土壤,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法治文化等。
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到一个新高度,《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等一系列相关法规成为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旺盛生命力的重要途径与保障。
四、如何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1、宪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
这是从宪法的地位来分析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2、我国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
这是从宪法的性质来分析
我国宪法的性质就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3、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习近平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我们要坚持不懈抓好宪法实施工作,做到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一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二是要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三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五、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一)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二)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四)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五)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六)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